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有机慢生活》杂志

媒体、文化、出版、策划、 图书、农村、农业、生活

杂志简介
资讯中心
  • 暂无新闻
产品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首页 > 杂志简介 > 有机农场连连看
有机农场连连看
 

回归自然 有机农耕

 

专访多利农庄  

上海多利农庄,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总占地面积1750亩,总投资超过2亿元,是目前上海规模最大的一家专门从事有机蔬菜种植、销售的有机农庄。

2月中旬,天气阴沉,多利农庄笼罩在灰蒙蒙的色调中,空气却格外新鲜。亮绿色的集装箱管理中心坐落在大门的左边,唯美独特,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远远看去,大片的菜地环绕着意大利风格的小木屋,白色风车吱吱地转着,颇具欧美情调。

2005年,已经在上海开了30多家连锁川菜馆的张同贵,毅然决定放弃餐饮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回归农业,办起了多利农庄。张同贵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经济系,是土生土长的四川农村人,念念不忘幼时家乡山清水秀的模样。食品安全无法保证的现代社会让他心惊胆战,萌生了创办有机农庄的想法,他要“让家人朋友吃上最安全健康的蔬菜,感受最自然舒适的生活”。

2004年,上海市政府建设菜篮子工程,计划建1000亩生食蔬菜基地,南汇区政府将此项目公开投标,张同贵一举中标。他请来了中国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的温铁军教授,带领了一批农业研究团队,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历时三个月撰写了一份有机农业发展营运模式策划报告,这份报告指引着农庄的日常运营、销售,至今还有80%的内容被沿用。

最初的三年是张同贵“痛并快乐着”的时期,土壤改良、水质优化、建造农庄……这些基础的准备工作就投入了近2.5亿,农庄没有任何收入,钱大把大把的流出,一度看不到未来的张同贵坦言“非常非常痛苦”。但是他深信,做有机行业必须踏踏实实的改良好土壤、水质,才能种出符合标准的有机蔬菜,并强调,这是一个企业家需要具备的社会责任感。投入了6000万后,多利农庄的水达到了3类饮用标准,水环绕着园区,并与外界形成了25——30米宽的水道隔离带,避免虫病、农药的交叉污染;为了不破坏土壤本身的结构,农夫在种植时不使用农药、生物生长激素等任何化学物质,将原有土壤中的农药、化肥以及重金属等有害残留物降解80%左右而达到有机种植标准,并采用间作套种、休闲养地等良性措施,使土壤变得洁净且肥沃。

2009年,多利农庄改良工作完成,进入销售环节,一年下来盈利五六百万,2010年,盈利突破了一千万。多年来,多利农庄坚持走会员配送的销售道路,切实为有机消费者提供一对一的贴心服务,目前,农庄的会员已经达到一万多位,其中,家庭会员占80%左右。“刚开始,我们送菜给企业品尝,并邀请他们参观农庄,企业觉得我们的菜好,便和我们签合同,让我们长期供菜,我们的第一个企业订单是上海证交所。慢慢的,其他企业也来找我们。家庭客户的推广主要是去小区做营销活动,向市民发放传单。”多利农庄接待中心总监江佳益告诉记者。

管理上,多利农庄是极少数运用ERP信息管理以及CRM专业客户管理系统的农庄,这意味着摆上消费者餐桌的每一种蔬菜、每一个水果,都有源可溯。从美国引进的center

Call呼叫中心可以为客户解决各种售后问题。农庄现有农民、管理人员300多位,每年都会招聘一批农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以支持技术运作。而高层管理中,总经理郭海、市场总监茅亮等,是张同贵在中欧的师兄弟。还有的员工、管理者来自世界500强企业、全球顶尖的商学院等名校,有着丰富的管理、有机种植经验。

张同贵说:“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多利农庄的土壤和作物由台湾来的有机种植专家团队管理,这些专家都有着10年以上的管理经验,他们跟着农夫下地,严格监控着作物的选择、水土资源的管理等环节。生产部下设多个生产小组,每个小组管理几十亩地,每块地、大棚都有责任人,并由技术员统管,严格监控。农庄还有研发和品管中心,整个团队有15人,负责研发项目、解决技术问题、管理和追踪品质。技术监控方面,多利农庄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每天要采集170多个数据监控,精细到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移栽、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每个生产大棚里都有温度、湿度的定时记录,确保蔬菜生长周期的整个过程可以控制。

不能用农药、化肥,技术人员便采用物理、生物方法杀虫。比如引诱剂,在基地里挂上黄色的粘板,将有趋光性的虫子集中扑杀;种植基地每150——200亩,都设了杀虫灯;还有辣椒水、苦莲子油,涂抹在蔬菜根部,可以防止虫子叮咬。

说起多利农庄的技术特色,生产部门的梁经理表示,多利目前的有机肥是自主研发生产的。“技术团队将蔬菜老叶子、秸秆、豆渣、蘑菇下脚料等纯生物混合,高温发酵45天,形成多利特有的有机肥,完全没有农药成分,闻起来还有淡淡的酒香味。”另外,多利的水灌溉系统,由德国公司设计,可以精确到尽可能减少水管的弯度,减少阻力。“在高处建了一个水箱,水箱里的水来自风能发电带动水泵,水泵24小时自动抽水到水箱,当水箱满了以后自动流下来再循环,水长期满着,用水箱的压力进行灌溉。”大棚里还有喷灌系统,与数字化农业检测器连接,可以自动监测土壤的湿度、温度,做智能分析,自动浇水。

年初,农庄计划新配11部冷链配送物流车,逐步提高自建物流的比率、降低配送成本。多利一直以来与日本雅玛冷链物流合作,以宅急送方式完成配送服务。但外包物流总有弊端,一系列的流通环节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也不利于纸箱回收利用。江佳益说:“投入近400万,改造购置的物流车,能解决50%的运量,以后会逐步将自己的物流发展起来。农庄每天要送1500——1800箱蔬菜,建物流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打通渠道,多培育供应品种,依托冷链物流,在客户的支持下将物流做好。”

多利农庄经过7年的努力,获得了OFDC中国有机产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权威认证。其拥有来自台湾的有机种植专家团队,配以来自日本的专业冷链配送体系以及来自美国的电话客户服务中心,从田间到餐桌的直供会员配送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多利农庄作为唯一的有机蔬菜参展商,在城市未来馆展现上海都市新农业的风貌。

上海锦江集团、上海宝钢集团、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大批企业客户对多利农庄充分的信赖和认可,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学习更科学先进的种植、管理经验,农庄经常外出考察别国的有机农产品展、有机农业研讨会,2月初,多利组团参加德国国际有机食品展,了解国际发展动态,学习引进先进管理水平。

多利农庄可以说是国内唯一一家如此大规模的有机农场,虽然其基地已经拓展到了云南、浙江湖州、武夷山、黄山等地,张同贵却表示未来5年内只做上海和北京的有机市场,“在香港、台湾等发达地区,有机蔬菜大概占据了10%左右的市场,而内地一线城市连1%都不到。但在上海,这个量就相当于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市场。只要运作得当,就是仅上海就够我做的”。其他基地的土壤同样经过了严格的改良,收获的有机蔬菜主要供给上海、北京两地。

近期,张同贵在微博里发布信息:“大浪淘沙,通过国家新的有机认证的企业的确不容易,更为规范!为了加强技术和管理交流,我们倡议建立一个有机农业联盟,实行优势互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有机行业的专业人士和有机消费者有理由相信,这个崛起的有机农庄,将带我们回归30年代,享用最自然健康的食物,感受田园迷人风光,拥有健康理想的休闲生活。

多利农庄几大特色

Top1:直销式会员配送服务

  多利农庄的有机蔬菜、禽蛋类只对会员出售,用冷链物流车送至会员家中。目前,各大超市、有机专卖店没有多利产品,但在上海繁华的市中心设有多利农庄客户体验中心。

Top2:集装箱管理中心

  由世博会德国馆原班设计师设计、打造的集装箱管理中心,坐落在多利农庄入口50米处,亮绿色的外壳、黑色网状栏杆、自动玻璃门搭配组合,显得霸气十足。内置接待前台、近20平米的休闲区,前来的客人可以在这里喝茶、煮咖啡。上了楼,穿过一条长长的天台,来到多媒体会议室,加拿大空运来的地板、白色瓷砖铺就的墙壁设计,简约大方。农庄的包装车间可以通过玻璃墙一目了然。

Top3:多利有机会馆

    欧式风格的小木屋,墙壁由红砖垒成,白色的矮烟囱插入黑色的屋顶中,宛若天线。会议厅顶上是成片的玻璃,采光非常好。来到这里的客人往往流连设备齐全、干净的厨房,还有用散养一年的草鸡熬4个小时做汤底的有机蔬菜小火锅。

Top4:自制有机肥

    多利农庄技术团队将蔬菜老叶子、秸秆、豆渣、蘑菇下脚料等纯生物混合,经过高温发酵45天,形成特有的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