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有机慢生活》杂志

媒体、文化、出版、策划、 图书、农村、农业、生活

杂志简介
资讯中心
  • 暂无新闻
产品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首页 > 杂志简介 > 论坛
论坛

发展生态农业的创新案例

石嫣、程存旺、朱艺、雷鹏、温铁军 

2002年联合国发展署(UNDP)、世界银行(World Bank)、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环境署(UNE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全球环境基金(GEF)共同发起组织编写了《国际农业知识科学和技术促进发展评估》(IAASTD),包括中国在内的58个国家签字认可了该报告的综合摘要。IAASTD综合摘要中指出,“要成功实现发展及可持续性目标,农业知识与科技需要有根本性的转变,包括科学、技术、政策、制度、能力发展和投资。要实现这个转变,必须认识到并更加重视农业的多功能性,考虑各种社会及生态背景下农业系统的复杂性。要推广农业知识与科技的综合发展和推广模式,需要新的制度及组织安排。另外,还需要承认农业社区、农业家庭和农民既是生产者,也是生态系统的管理者。”综合摘要还强调,“要实施能够转变农业科学知识与科技利用模式的全球、区域和国家性决策,归根结底要依靠无数男女农民和作为参与者和终端使用者的农业社区的努力。”温铁军(2007)也指出中国传统小农生产对环境和食品安全具有正外部性。因此,中国发展生态农业要以传统农牧结合生产单元——小农户为基础,发展以农户为生产主体的农牧沼气结合式生态农业模式,发挥传统小农对生态系统和粮食安全双重保障功能。

IAASTD在专供东亚、南亚和太平洋地区(ESAP)决策者使用的摘要中指出,“高价值市场有很大一部分越来越倾向于按照零售链进行组织。这可能使小型生产者被边缘化,但是也为小型生产者通过增值活动扩大经营规模提供了条件。只要小型生产者能够组成合作社或生产者团体,获得必要的资本和技术,提高管理技能,克服规模化中的问题(包括认证),就能够提高农业收入比重。”温铁军(2008)指出,中国不可能模仿或照搬美国的规模农场模式,值得借鉴的是日韩台的东亚小农经济和综合农协服务体系。因此,在以农户为生产主体的农牧沼气结合式生态农业模式基础上,以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为手段,引导小农在金融、生产、流通等多重领域开展综合性合作发挥农业生产要素的规模效益和生态农产品市场中的组织优势,走合作型生态农业的道路。

提高组织化还可节约与外部主体的交易成本以此对接外部资源。2006年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指出,国家的免税、优惠运价,优惠电价、优惠气价等对化肥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的补贴政策措施,相当于每年对化肥生产流通环节补贴170亿元[i]。政府应该停止财政对化学农业的补贴,转而支持生态农业;此外,根据张维理(2004)的研究,面源污染对主要水体污染的贡献率都超过了工业,即使简单按照污染贡献比率来计算治理资金投入比例,针对面源污染的投入也应大于点源污染投入,千亿规模的三河三湖污染治理资金应该更多投入发展生态农业治理农业源污染;中央政府从2010年起3年内安排的120亿元农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也应当将生态农业投资列为投资领域;中国即将开征的环境税更应该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由此可见,发展生态农业不会新增财政负担,而只需改变财政投入结构,改变以往财政支持高污染、高能耗的化学农业生产方式,转而支持生态农业。

综合上述分析,因地制宜发展合作型农牧沼气复合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可以克服生态农业  

生产主体分散导致的市场、政府双失灵问题,还可以通过外部资源注入规模生产主体的途径改善生态农业劳动比较收益低的不利因素;合作型农牧沼气复合生态农业模式所蕴含的制度创新与组织创新不仅在理论上能够达到逻辑自洽,客观也具备坚实的财政条件和物质基础。

合作型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借鉴了国际生态农业发展实践经验,更是建立在总结国内多个生态农业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这些试验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开展、针对不同的农产品和自然条件进行试验内容设计,充分考虑了试验结果的可推广性。

“小毛驴市民农园”社区支持农业消费者合作试验

社区支持农业(CSA)是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的缩写,在英文里的这个表达具有社区与农业互助的含义,是生态型都市农业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人群结合、互动的典型模式,在欧美日韩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兴起。因消费者预付生产者费用,与生产者共担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而确保了生产者的收益,并收获健康的农产品。社区支持农业CSA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最早出现在德国、瑞士和日本,八十年代出现在美国。现在CSA 在欧洲、美洲、澳洲及亚洲都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渐被大众所接纳。

小毛驴市民农园(以下简称“小毛驴”)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凤凰岭山脚下,是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和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共建的产学研基地孵化出来的一个现代农业项目,园区占地130亩,土壤和水源经过专业机构检测,符合有机种植标准。该农园主要操作者与美国的农业贸易与政策研究所IATP合作、借鉴了明尼苏达生态农场与CSA配合发展的既成经验。该项目经过两年运作,试验者通过开展的直接观察和问卷调查,认为该项参与式社会科学试验的初期试验目标已经达到。

小毛驴市民农园在种植模式上坚持生态农业种植模式,营运模式上采取CSA模式。“小毛驴”于2008年开始建设,设计环节体现了生态农业理念,既有种植又有养殖,既有农田又有草地和树林,各种元素相互配合,有利于发挥协同效益,形成良性生态系统和生态循环。生态种植环节的核心是利用劳动替代资本的资本浅化机制来实现土壤改良。改良土壤的措施主要包括使用有机肥、禁用化学合成农药和除草剂、制作堆肥。生猪养殖方面,农园采用自然养殖法,其核心是依靠本地有益土著微生物分解排泄物,已达到降低污染、节约用水、增强猪只抵抗力的效果。

20094月小毛驴市民农园正式对外招募CSA份额成员。招募的过程主要分为宣传、签约和运作等三个环节。

宣传方面,在工作开展之前,小毛驴对CSA份额成员目标群体进行细分。其次,宣传资料还突出了生产功能之外的农业多功能性,如休闲娱乐、食品安全和自然教育。宣传途径上,除了依靠网络和平面媒体等常规渠道,小毛驴还有意结合社区的环保和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宣传。在与社区结合的宣传中,市民与所在社区进行的沟通、协调和组织等动员工作是确保宣传低成本进行,并取得社区信任和支持的关键,并且是外部力量,如普通商业资本无法操作的。

进社区宣传之后,小毛驴还邀请社区居民到农场参观,通过实地考察增强市民对小毛驴的信任。

 签约方面,协议规定,份额费用采取预先收取的方式,体现了消费者与生产者共担生态种植风险的内涵。小毛驴CSA份额成员包括劳动份额和配送份额两种形式。2009年小毛驴市民农园共招募了CSA劳动份额成员17户和CSA普通份额成员37户。劳动份额是指市民在小毛驴承租一块30的农地,小毛驴提供工具、种子、水、有机肥等物质投入和必要的技术指导等服务,市民完全依靠自身劳动投入进行生态农业耕作和收获。劳动份额的费用目前1200/期,租期为1年。配送份额是指由农场工作人员统一规划种植蔬菜,定期供应给份额成员的形式。供应频率为每星期一次,每周蔬菜品种不少于3种,分为20周配送到门; 2010年小毛驴市民农园共有CSA劳动份额成员120户和CSA普通份额成员250户。

小毛驴通过宣传、招募、配送、种植、活动等几个部分,主要针对生态型都市农业消费群体——城市中等收入群体——计划和安排工作,较好的完成了2008年的运作,并通过媒体的宣传和成员间的口口相传形成了小毛驴的品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北京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绿色消费。

小毛驴市民农园的CSA运作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世界范围来看,CSA农场多集中在城市郊区、小镇附近,利用城镇经济的溢出效益提升农业生产层次,将农业生产打造成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综合体。

市民组织的发育和CSA农场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小毛驴市民农园是在政府、高校和社区三股力量参与下建立的,其中政府和高校的组织程度较高,社区居民的组织程度较低。社区居民参与小毛驴市民农园CSA运作的过程中,通过劳动而并非资本进行合作,合作过程中的沟通、协调促进了组织化的形成。提升组织化的社区居民又反过来有利于CSA的运作。

河南兰考南马庄城乡互助合作型生态农业试验

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成立于20049月,发起成立过程中得到了兰考县委县政府和南马庄村两委的支持,村两委与合作社交叉任职,其中村党支部书记任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下辖资金互助会,开展社员间的资金互助;食用菌协会,开展种植食用菌的项目;无公害大米协会,进行无公害水稻的产地认证和商标注册、组织生产、加工和流通,为社员提供广泛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领300多户社员共同应对市场,进行产业化经营。此外,合作社还倡导成立了文艺队和老年协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通过开展活动丰富了村民,尤其是村中弱势群体的文化生活。

20056月,南马庄借助无公害大米协会这一平台对接北京健康消费人群,开展购米包地活动,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量,向指定的生产者订购大米,并预先支付购米款;生产者则按照消费者的要求,采取多施农家肥,少用化肥和农药的无公害标准生产大米。购米包地是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开始的生态农业与城乡合作相互配合发展的新尝试,在无公害大米的种植过程中,合作社发育了合作对接技术培训、社员互相监督的新模式,有利于化解生态农产品面临的“市场失灵”问题。2009年,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又发起了“快乐健康猪”购猪认养活动,市民、农户与合作社签订三方合同,市民预先支付500元订金到合作社,合作社负责监督社员对“快乐健康猪”的养殖,猪养成后由合作社统一配送,2009年的一千多斤“快乐健康猪肉”以均价40/公斤的价格销售一空,2010年养殖规模扩大到12200头,也已被市民预订了近70%

2009年,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开启了“四个100亩”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分别为藕蟹混养、小杂粮、有机水稻、有机莲藕,并且还引进了生态建筑,丰富了村庄的生态元素。200910月,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协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考县委、开封日报和自然之友郑州小组等几家单位联合开展了南马庄第一届生态旅游文化节。文化节的活动内容围绕市民体验生态农业和豫东传统文化开展,南马庄农民还就地取材,精心准备了麦芽和南瓜养大的有机螃蟹、地道的全麦石磨手擀面、鲜磨的杂豆豆浆、柴锅熬制的糙米杂豆粥、手工制作的手工锅贴贴饼等乡村美食,近百位市民参与了活动。

20103月,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在南马庄启动“农民合作与城乡互助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进一步深化了城市消费群体与农民合作社在生态农业方面的对接,同时总结分析南马庄在实践中面临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推广其中的成功经验。20104月,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借鉴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运作经验,开展了市民多功能生态农园项目建设。项目计划占地面积53亩地,其中拟种植20亩有机蔬菜,2-3亩果树,供市民前来观赏采摘;拟建设8个猪圈,2个沼气池,1个市民休闲庭院。

    南马庄合作型生态农业脉络清晰地展现了其成长路径,即在政府和知识分子干预下村庄形成了村两委兼合作社+村民和社员的良性治理结构,在外部力量的引导和资源注入下,经济发展合作社成为村庄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农业生产方式逐渐转向生态农业,由无公害过度到了有机,呈现良性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