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有机慢生活》杂志

媒体、文化、出版、策划、 图书、农村、农业、生活

杂志简介
资讯中心
  • 暂无新闻
产品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首页 > 杂志简介 > 专题
专题

2012年的德国纽伦堡有机展评述

  /张映辉

今年21418日,我第三次去参观德国有机展。前年第一次去,忙于看丰富的有机产品以及听研讨会;去年,展馆去的少,大多时间花在听研讨会、参观纽伦堡城里的有机店以及跟德国有机市场杂志的工作人员相聚;今年和前两年略有不同,放慢了步子,冷静地体会与思考。

今年展商和观展者都比去年有所下降,这从展览主办者公布的数据能看出:去年展商为2544家,今年2420家,去年参观人数为44592人,今年约为40000人。凭直觉我也能感觉到参观人数的下降,国内和国际的很多展商也这样跟我说。这应该和整个世界的经济走势有直接关系。尽管如此,2011年德国有机市场增长了9%,达到65.9亿欧元,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以及德国有机食品业联盟认为有机市场将来会有更多的增长。(参见BioFach德国网站www.biofach.de

虽然展会的展商和参观人数比去年略少,但气氛和历年一样温暖。今年选出的年度国家是印度,所以开幕式有来自印度生态时装先驱Wendell Rodrickswww.wendellrodricks.com)的马尔卡(Malkha)棉服装表演。马尔卡棉在棉田里纺成线,不像常规棉花那样要打包给棉纺厂,比一般棉布少用五至六道工序,生产的是独一无二的棉布:有弹力、柔软,所用染料全部来自天然叶子、果皮、花和树皮。今年有机展晚会体现了印度的主题,吃的以印度餐为主,表演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印度舞蹈。

我国今年以国家展团的形象露面,中国馆占地400平米,约有30家参展商集中在一起,中绿华夏的展台天天都有古筝表演,吸引了很多人驻足欣赏。参展商以有机原材料为主(符合我们的有机发展现状),有的收获很大,有的收获不多。台湾今年第一次参展,由台湾的有机杂志《有机誌》带队,在40平米的展台展出来自8家台湾企业的有机产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台湾团队的收获会不小,他们除了参加展览,也安排到德国各地进行与有机行业相关的参观与学习。今年,我国第一次派出两名记者参观展会以及写些相关的报道,也有一些人到展会寻找好产品准备引进国内。随着有机行业的发展和完善,有机国际贸易这一块也会增长,这对国内的有机消费者而言是福音。

顺便提下意大利,意大利这几年参展商的数量仅次于德国,排第二位,来自意大利的贸易参观者排在前五名之内。从20107月到20117月,我在意大利住了一年,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有机消费市场的扩大。多年前,有机超市数量很少,这几年,有机连锁超市越来越多,产品种类也日益丰富,最重要的是店里买东西的人多起来了,这和几年前形成鲜明的对照。

有机产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在展会的前一天上午发布,即欧美从201261日起互认对方的有机认证,也就是说美国认证的有机产品或欧盟认证的有机产品可以在对方的市场上以有机产品来销售。欧盟和美国的有机产业合起来价值500多亿美元,每年持续上升,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有机生产者的合作关系将从全球规模上为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让增长的有机产业受益、支持就业和企业建立起强有力的基础。我国的有机认证要在国际上得到承认还要一段时间,但随着我们有机业的发展及逐渐规范,这一天会来到的。

和去年相比,今年展会期间的研讨会也少了一些,很多主题在过去的两年都听过了,所以这次就去听了六个研讨会。让我欣慰的是在一些研讨会上能看到同胞的身影,一些有机从业者开始学习外国经验了,这是好迹象。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有机业能建立起牢固的基础,在这之上的发展和壮大也才能持久。

关于报告会,我认为应讲点国内有机市场具体的状况,如果不讲市场状况,报告会是针对有意于中国市场的国外有机企业,听会者是否会有收获?其实,为国外的同行负责、为带动国内的有机行业的发展,我们需要讲实在的情况,比如风俗文化差异及思维定式、饮食文化差异、市场局限性、市场准入须知以及合作伙伴问题等,总比别人进入了,没多久不得不撤出要好。三年里,我就看到几个质量不错的国外有机品牌的产品慢慢从市场上消失了,比如德国的Rapunzel(乐丰收)、意大利的LaSelva、英国的Natracare(女性卫生用品)。

我们的有机产业与欧洲相比,差距很大,这是起步晚以及起步时是以出口导向而非理念驱使的结果,但我们绝对可以做些对比,以便能够真正看到我们的不足在哪里,反思我们是不是还没能开始走路就心浮气躁地要去飞奔。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才能从根本上改进、从长远上促进国内有机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