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农讯首页 频道列表

引领农业科技方向的大战略--农科院创新工程综述

2014-01-13 19:444950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新华社记者董峻)让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更安心,真正把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是一直以来科技界的期盼。201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实施了一项旨在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探索科研机制改革的科技创新工程。一年来,科研人员感受到了哪些改变?这项工程将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什么新思路?

 

让科研人员安心做科研

2013年1月,中国农科院启动了一项国家长期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工程。此举是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探索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任务是突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从根本上解决科研资源分散重复的问题。

2014年1月13日,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在该院年度工作会议上说,全院已先后两批遴选出22个研究所、193个科研团队进入试点。第1批试点研究所的112个科研团队顺利启动,标志着创新工程迈出第一步。
       一些研究人员表示,目前我国主要科技计划管理模式以短平快项目为主,平均资助周期为2到3年,造成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跟着项目走,很难形成研究积累和重大突破。中国农科院的一项统计显示,科研人员用于科研的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平均比例为51%,其余时间主要是争取项目、参加会议、项目检查、总结验收等。

“过去是拿得到什么项目就做什么科研,有多少经费就做多少事。研究出来的东西呢,是个成果就是个成果,不是也就拉倒了。”作物科学所副所长王述民感慨地说,“创新工程提出稳定支持60%的经费比例,这让科研人员不用再天天找饭吃。我们现在是根据未来10年的方向做研究,大家能安心搞科研。”

 

李家洋表示,创新工程将尊重农业科研规律,以稳定支持为特征,按照学科发展方向和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需求,确定各学科和研究方向的重点任务,长期稳定开展研究活动。
       改革科研组织方式,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工程目的不仅在于让科研人员“轻装上阵”。李家洋说,其重大意义在于通过少量资金投入撬动大量科技资源;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一条农业科技创新之路,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农业科研大联合、大协作。

他们怎么做的?副院长唐华俊说:“我们把全院30多个所、50多年来干的活进行了全面梳理,形成了8大学科群、130多个领域、300个左右的重点研究方向,打破研究所的界限,避免小而全、大而全,突出研究重点、满足国家目标。”
       唐华俊表示,中国农科院希望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凝聚一批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建立完善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平台,建立完善遍布全球的科技合作网络,建立起健全完善、国际领先的农业科研组织方式,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行列。

 

中国农科院还计划建立起以学科研究方向为主线,上中下游、院内外、国内外高效协作的大联合、大协作创新机制,全面构建起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国际上建立起“以我为主”的高效协同创新的农业科研平台和技术示范基地;取得一批事关农业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创新成果、一批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公益性科技创新成果,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
       用人和绩效考核以创新成果为目标导向

在解决“钱”的问题同时,创新工程也对“人”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去年初中国农科院首次向全球发布用人信息,招聘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职位,浙江大学教授周雪平成功应聘,这是创新工程正在着手探索的新用人制度的一个缩影。

唐华俊说,创新工程实施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人、岗位固定、人员流动”的原则,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首席科学家、骨干专家、研究助理等优秀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以研为先、以人为本的新型人才培养任用机制。

同时,相关的分配制度、评价与激励制度也正在着手建立或完善。创新工程将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进入创新岗位的人员实行由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岗位绩效构成的“三元结构”薪酬制,依据考评结果确定绩效奖励。
       此外,创新工程实施将建立院、所、团队、岗位“一年一监测、三年一评估(中期评估)、五年一考核(期满考核)”的分级分期分类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与绩效奖励、年度预算、人员薪酬直接挂钩。院负责考评研究所,研究所负责考评首席科学家和科研团队,首席科学家负责考评科研团队成员。
       在创新工程的激励引导下,中国农科院今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奖成果6项,占农业领域国家奖总数的18.8%,并首次实现自2000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项全覆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国农科院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
中国农科院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

0评论2015-01-1215488

中国农科院专家发现抑制艾滋病病毒新途径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郑永辉研究团队发现了抑制艾滋病病毒囊膜蛋白合成的新途径。该研究为艾滋病疫苗的研制

0评论2014-09-245318

中国农科院加工所着力强化科研经费监管
  7月1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加工所召开的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大会上获悉,加工所将把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监管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0评论2014-07-09307

中国农科院在小麦多倍化杂种优势形成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毛龙研究团队与合作单位在小麦多倍化过程中杂种优势形成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为进一步

0评论2014-05-27396

中国农科院6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中国农科院6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0评论2014-01-12417

韩长赋到中国农科院调研
7月24日,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韩长赋来到自己的联系点中国农科院调研,深入基层支

0评论2013-07-2723720

中国农科院成功研发成功研发低残油低温压榨机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针对现有油料低温压榨机残油率高的问题,成功研发低残油低温压榨机3大关键技术。经农业部油料及制

0评论2013-05-2142814

农科院将实施“青年英才计划,最高获得820万元经费支持
  农科院将实施青年英才计划,大力引进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入选者最高有望获得820万元经费支持。  农科院将为青年英才计划入选

0评论2013-01-22580

农科院粮作所从匈牙利引进大麦新品种
  品种来源:省农科院粮作所从匈牙利引进。  主要性状:株高80-90㎝,单株有效分蘖3。2个,千粒重44。4克,生育期102天左右。

0评论2013-01-1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