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动物诊疗 

中国农业数据应与世界博弈

   2012-09-27 神农网神农4540
核心提示: 国际粮价暴涨,资金蜂拥而至,导火索是美国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大豆和玉米产量前景堪忧。在这天气炒作的背后,可以看到一场有关数据和话语权的较量。   2012年7月初,美国农业部发布新一期农产品(5.40,-0.06,-1.10%)供需报告,大幅调低了大豆和玉米单产,下调幅度超出市场此前的预期。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也相继发布数据,称今年夏粮实现增产,全年粮食产量有望“九连丰”甚至“九连增”。
       国际粮价暴涨,资金蜂拥而至,导火索是美国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大豆和玉米产量前景堪忧。在这天气炒作的背后,可以看到一场有关数据和话语权的较量。
2012年7月初,美国农业部发布新一期农产品(5.40,-0.06,-1.10%)供需报告,大幅调低了大豆和玉米单产,下调幅度超出市场此前的预期。中国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今年夏粮实现增产,全年粮食产量有望“九连丰”。
市场更倾向于利用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对于“稳粮价”的数据熟视无睹,国际粮食市场大幅上涨,芝加哥大豆、玉米、小麦价格连创新高,中国大豆和豆粕期价也几度触及涨停板。
数据已经成为一种生产力,“大数据时代”来临,经济决策行为将日益依赖于数据和对数据的分析,“数据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就像货币或黄金一样”。
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美国拥有强大的话语权,这与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有关,还在于它建立了一整套足以影响国际粮价的数据体系。登陆美国农业部网站,各种数据情况一目了然,尤其是每月的农产品供需报告,更是成为市场的风向标。
    中国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消费大国,在供需和价格数据方面屡屡失语。这不禁让人想起2004年的大豆危机,美国农业部先调低、后调高大豆产量,造成大豆价格从暴涨到暴跌,中国大豆产业由此蒙受重大损失。
“数据话语权”的缺失更不利于国内粮食的生产和调控。
加快农业规模 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逐步建立起中国的农业数据体系和权威、统一、系统的发声渠道,是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必然需求,只有这样,中国农业才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数据博弈中占一席之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邮箱  |  联系方式  |  神农文化  |  神农网站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103373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