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动物诊疗 

委员呼吁提高农业生产防灾抗灾能力

   2013-03-13 3790
核心提示:  黑龙江省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呼吁,国家应全面建立应对极端天气机制,制定预警和减损方案,提高农业抗风险能

  黑龙江省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呼吁,国家应全面建立应对极端天气机制,制定预警和减损方案,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3月初以来,北大荒集团八五二分公司出动20多台挖掘机挖掘、疏通堵塞的田间沟渠,抗春涝、保春种。

  “近年来极端天气灾害层出不穷,各种‘百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等对灾害的描述性词汇也在各种媒体上屡见不鲜。”赵雨森委员说,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虽然近年来粮食产量喜获“九连增”,但极端天气对农业的威胁却从未解除,农业生产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赵雨森以2012年为例向记者介绍了极端天气对我省农业生产的影响。他说,去年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经历了春季严重干旱、秋季台风导致部分地区庄稼倒伏等多重考验,进入秋收期以来,又遭遇了多年未遇的极端天气,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9月10日至10月14日,全省主要农区平均降水量86.6毫米,比上年同期偏多318.4%,为近十年来秋收期降水量最多的一年,局部地区降水量甚至超过100毫米。直接导致局部地块机车下不去,加之人工收获成本高,效率低,延缓了秋收进度,给全省收粮作业带来极大影响。

  “农业毕竟是对天气变化最为敏感和最脆弱的产业,迄今仍未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稍有不慎,便会造成减产乃至绝收,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国家粮食安全。”李文志委员说,极端天气有向常规化发展的趋势,面对这种新情况,我们只有早做谋划,未雨绸缪,方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李文志建议,国家应尽早成立应对农业极端天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推动全国应对极端天气能力的总体工作及涉及到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中央应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便给予倾斜,并尽快形成应对农业极端天气的法律法规、人才团队、科技储备以及物资储备;形成气象与农业、水利等部门针对应对极端天气的合作机制,完善联合防灾机制;做好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普宣传,提高农民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

  “应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抗逆技术研究科研基金。将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组织起来,应对极端天气可能造成的农业问题联合攻关:一是引入和选育抗逆性(耐高温、干旱、盐碱等)农作物新品种并开展相应的抗逆性栽培技术研究;二是发展节水农业种植技术;三是研发应急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灾后快速恢复等相关技术。”赵雨森说。

  付刚委员还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建设农村气象监测网,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干旱、低温、台风、暴雨(雪)、大雾、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进行中短期预报,对雷电、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进行短时临近预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同时,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能力。形成统一规范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努力扩大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的公众覆盖面,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提前量,拓宽传播渠道,实现预警信息“进村庄,进农户”。

  还有的委员提出,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灌溉体系,提高抗旱排涝的能力。同时,要完善江河防洪工程和防洪减灾体系,开展大中型病险水库及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保障水库下游地区安全。国家应当继续加大保护湿地和森林的力度,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实施退耕还湿、退耕还林、退林还草,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因为良好的生态能有效抵御或减轻极端天气造成的影响。

  “为了分担气候灾害所带来的风险,应当积极推广农业保险,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保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付刚补充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讯
推荐图文
推荐农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邮箱  |  联系方式  |  神农文化  |  神农网站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1033734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