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流通像经济系统的血脉,对于经济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流通基础设施升级、支持内外贸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吉林省将实施“互联网+”计划,同时培育吉林大米、玉米、杂粮、参茸、林蛙、食用菌类等10大电商平台,带动全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促进长吉图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亮点一:构建独具特色电商平台 实施“互联网+”计划,以城带乡、内外结合,全网络、全渠道、开放式推进内贸流通在线化。加快独具特色、全国领先的电商平台建设,培育吉林大米、玉米、杂粮、参茸、林蛙、食用菌类、中药材、特色畜禽、美食鲜货、旅游吉菜、高端制造业等10大电商平台,30个县域特色产业和80个单品平台。提升大长白山理念,打吉林牌,适应绿色消费和粗粮主食化趋势,重点面向东部沿海省市、中南部省区建设网上中国吉林粗粮仓、取货柜。加强与阿里巴巴、1号店、京东商城等知名电商合作,推进淘宝特色中国吉林馆、地区馆、县域特色专区发展,对接阿里“千县万村”计划,建设一批县域运营中心和“村淘”项目。实施“电商双进工程”。推进电商进社区,推广长春市朝阳区“228”社区建设经验,3年建设50个电商社区,鼓励企业建设社区电商平台和移动客户端,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实现全方位居民生活服务供求衔接,营造便利、快捷的社区消费“微环境”。推进电商进农村,3年建设39个电商县市、600个电商乡镇、6000个以上电商村屯,发挥电商在消费品、生产资料下乡和农特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中的作用。 亮点二: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支持中心城市发展10个省级商贸物流集聚区,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完善货运网络规划,有效衔接城市、城际、农村配送,畅通物流通道,支持发展多式联运。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及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物流智能化管理方面的应用,打造跨区域智能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各地选取典型商贸企业在快速消费品、农副产品、药品流通等领域实施标准托盘推广应用和循环共用。推进物流专业化建设,在全省重点培育80户创新技术、管理、模式、服务的第三方商贸物流龙头企业。提升物流社会化水平,抓好长春市国家级和吉林市省级城市共同配送试点,推广统一配送、共同配送、仓配一体化等先进模式。落实促进物流发展相关税费政策,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信息平台企业,依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优惠政策。3年内全省物流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降到17%左右,力争下降1个百分点。 亮点三:引导连锁经营企业深化发展 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以电子商务、信息化及物流配送为依托,发展直营连锁,建设直采基地和信息系统。规范特许经营和自愿连锁,提升联合采购、统一分销、共同配送能力。引导大型连锁企业以“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建设为契机,拓展社区、农村、高校、机场等经营领域,扩展代收费、代售票、代收货、便民餐、充值、还款等便民服务功能。鼓励老字号企业完善连锁经营网络,开发自有品牌。支持连锁企业加强产销衔接,与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等建立直采供货关系,提高流通效率。连锁经营企业专营专卖商品的,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由有关部门对其直营门店统一办理专项商品经营许可手续。落实跨地区经营企业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政策,减轻连锁企业负担。经过3年努力,全省流通连锁化率达到25%以上,连锁企业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75%以上。 亮点四:重点打造特色商业街区 做好“十三五”规划衔接,实施规划引领。以流通节点城市为重点,促进100个消费品、农产品、生产资料大中型批发市场转型升级,推动专业化提升和精细化改进,拓展商品展示、研发设计、品牌孵化、回收处理等服务功能,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发挥大市场拉动、引领和示范作用。完善城市商贸中心、区级商贸中心和居住区商贸中心,全省重点打造100条特色商业街区。 |

-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召开2017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动员大会
0评论2016-12-11